(资料图片)

在玻璃下游需求中,地产行业占比高达75%,而玻璃供给刚性又决定地产对玻璃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地产与玻璃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地产需要资金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开发投资,其中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与预收款以及个人按揭等,而定金与预收款、个人按揭主要来源于地产销售。地产销售对玻璃需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是地产销售决定资金来源,会影响后续一系列地产新开工、施工和竣工节奏;二是期房销售后有交房的需求,继而带来玻璃需求。

根据玻璃厂家与社会库存走势分析,2021年上半年,玻璃需求韧性仍在,需求驱动厂家和贸易商处于同时去库的状态;下半年玻璃需求骤降,上游持续累库,贸易商避险意识增强,一直维持低库存策略。2022年年初,厂家出台保价政策,叠加贸易商对年后需求预期转好,出现了一波厂家库存转移至贸易商的冬储补库行情,短暂出现厂家去库、贸易商累库的局面,但最后实际需求表现较差,两者进入同时累库格局,保价政策结束后,5月开始贸易商采取持续降库策略,由于需求转弱,厂家库存处于高位态势,一直到年底重现冬储补库行情,贸易商开始补库,厂家开始去库。2023年年初,春节后需求表现不佳,玻璃厂再度进入累库格局。近期玻璃需求出现一定转机,呈现上中游同时去库的格局。这个态势能否持续,行业的高库存能否得到解决,之后的库存又将如何演变?笔者重点分析地产对玻璃市场的影响。

一般而言,玻璃贸易商库存数据时间短,从体量上来看占比较小。比如,沙河贸易商玻璃库存占比大部分时间在20%—30%,而沙河地区贸易商体系发达,其他区域多以直销为主,贸易商体量占比没有沙河高。因为沙河玻璃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10%左右,所以全国玻璃贸易商的库存体量相对厂家占比更小,厂家库存数据基本上可以反映行业整体库存趋势。

根据玻璃库存与地产增速关系分析,玻璃的贸易环节相对单调,更多时候是被动去库和累库,所以库存与地产竣工有比较高的负相关性。然而,玻璃库存季节性较高,春节期间是一年中玻璃消费淡季,下游需求停滞,产量直接转换为库存,累库速度最快。剔除春节累库的季节性因素来看,2016年,地产竣工增速走高,玻璃需求增加,库存下降,价格上涨,处于被动去库阶段。2017年,在三四线城市棚改政策驱动下,地产呈现较好态势,但在高周转的地产模式下,房企更倾向于地产前端投资,造成竣工增速表现不及新开工和销售增速,相应的玻璃库存仍处于偏低水平,但库存水平相对2016年重心有所抬升。2018年,地产增速放缓,房企加速资金回流,后端投资和前端投资差距拉大,造成竣工增速继续下滑,远不及销售和新开工增速,相应的玻璃库存重心进一步抬升。2019年,地产表现好于预期,一二线城市地产边际复苏,加之交房的需要,竣工增速有所回暖,与新开工和销售的剪刀差缩窄,玻璃也进入需求好转带来的被动去库阶段。2020年年初,受卫生事件的影响玻璃快速累库,之后随着卫生事件的影响减弱,需求集中释放,加之赶工现象,竣工保持高增速,玻璃进入去库阶段。2021年上半年,地产需求韧性仍在,加之“保交楼”需要,竣工维持高增速,玻璃也处于低库存状态;下半年尽管需要“保交楼”,但房企资金周转差,竣工大打折扣,增速快速下滑,玻璃也进入被动累库阶段。2023年年初,竣工有回升态势,玻璃出现一定的去库迹象。

玻璃需求主要在地产竣工之前的一段时间,其中“保交楼”平稳运行对玻璃的需求至关重要。2016年之前,新开工向竣工传导时间大概1.5—2年。2016年之后,新开工向竣工传导时间拉长到3年以上。对比发现,2016年以后,新开工当月同比增速后移3年,与竣工面积当月同比增速协同性较高,但2022年竣工增速表现不及预期,一些2022年“保交楼”的需求被推移至2023年。因此,虽然2023年仍有竣工存量,但控制竣工节奏的关键性因素仍在于地产资金,而地产资金的核心在于销售。从销售增速与竣工增速对比来看,两者相关性更强。因此,今年玻璃市场走势,具体要看“保交楼”的政策实施力度以及地产销售复苏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玻璃库存与地产竣工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而地产竣工也受到新开工和销售的影响。随着今年“保交楼”政策加快实施,2022年延误的竣工量有望顺延到2023年实施。同时,近期地产销售有复苏的迹象,随着地产资金得到改善,促进保交房顺利实施,对玻璃需求形成利好,玻璃有望进入去库格局。(作者单位:国投安信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