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教育的“数字之约”(主题)
陕西日报记者 郭妍
3月21日,在西安市启智学校的培智儿童图形操作教室里,5名学生正在使用最新的图形操作系统。该系统以触屏电脑为载体,以图启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学期,西北地区首间培智儿童图形操作教室在西安市启智学校建成投用。在这所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
数字化打开知识之门
西安市启智学校康训处负责人毛鑫辉在主机上轻点鼠标,图形操作课程就立刻被推送至每名学生面前的触屏一体机上。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水壶的图片和对应文字,并进行书写训练。一张水壶图片出现在屏幕上,图片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机变化,学生需要不断用手指追踪并点击图片,完成图形追踪训练。
“加油!萱萱,你的动作要再快点。”毛鑫辉仔细观察着学生的动作,鼓励他们。
在写字训练环节,软件将“水壶”两个字的笔画用红点表示,学生只需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连接红点,就可以进行书写训练。软件中还有同学们喜欢的拼图训练、组词训练等。
毛鑫辉表示:“这套软件最大的特点是以图启智,以图形为载体,采用即时反馈技术,让培智儿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手动、嘴动、眼动’达到‘脑动’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培智儿童的认知。对于培智儿童来说,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可以有效提升注意力和记忆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这样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图形操作课程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学校已把图形操作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信息技术架起沟通桥梁
如果学生缺乏语言沟通能力,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在西安市启智学校,每个班都配有一个会说话的蓝色机器人“super talker”——语言辅助沟通训练仪,主要用于认知训练、语言训练和动作训练,帮助孩子进行沟通,表达意愿。语言辅助沟通训练仪在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承担起了小小沟通者的作用。
“每个机器人身上都设有8个按键,上面用图片表达出孩子们的日常需要,如吃、玩、休息、上厕所等。老师会根据活动场景、沟通内容、训练目标,不断调整图片内容并为之配上语音。学生只需按下机器人身上的按钮,老师就能清晰了解孩子的需求。即使孩子语言能力有差异,也能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充分参与学习和活动,并交流沟通。”三年级(2)班老师方忠浩告诉记者。
特殊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力相对有限,需要老师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新奇性。
“这个‘贝板’是学校引进的又一个信息化教学工具。”三年级(1)班老师侯婷向记者展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信息化教具“贝板”。这块看上去四四方方的白板实际上是一个无屏幕的智能平板设备,能实现多人协作、即时反馈,给孩子提供一个思维开发的平台。
“贝板”可以通过答题游戏,让学生认识人体、了解自然、接触艺术。学生在“贝板”上的操作结束后,系统会给出总结和测评结果。老师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课后反馈,掌握学习效果。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扩展了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让特教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特教老师们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采取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多层次呈现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帮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
3月28日,三年级数学课上,侯婷正为三年(1)班的12名学生讲授20以内的加法。侯婷借助希沃智慧黑板中内置的教学互动模块,精心设计了符合培智儿童身心特性的互动游戏板块。
2名同学走上讲台,用双人竞技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完成7道20以内的加法计算题。在规定时间内,谁答题的正确率高,谁就获胜。如回答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
“用信息技术营造的生动有趣、互动交流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特别喜欢。”侯婷说。
除了智慧课堂外,西安市启智学校还引入了IEP(个别化教育方案),用大数据绘制学生的成长曲线,为每名学生制定适合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
西安市启智学校校长李唯宇表示:“西安市启智学校是一所面向智力障碍少年儿童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建校十几年来,学校在实际工作和管理中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入大量国内外优秀特教仪器、设备、软件和教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为特教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李唯宇告诉记者:“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化自主学习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展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凸显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已成为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