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倩
辉煌华丽的巴黎歌剧院里,名流雅士为精彩的芭蕾表演热烈喝彩,冉冉升起的新星柯莉斯汀招致了排挤与报复,但也独得“魅影”青睐……8月18日至20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大戏《歌剧魅影》登台国家大剧院。自1911年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发表同名小说以来,《歌剧魅影》被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搬演,音乐剧更是风靡全球。如今,中国艺术家为这个经典不衰的IP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世界范围内,这是第一部以芭蕾语汇演绎《歌剧魅影》文学原著的全时长芭蕾舞剧。
(资料图片)
芭蕾舞剧《歌剧魅影》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王小京摄
芭蕾舞剧《歌剧魅影》汇集了一支高度国际化的团队,英国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为BBC版《傲慢与偏见》配乐作曲的卡罗·戴维斯、男版《天鹅湖》服装设计雷兹·布拉泽斯顿、音乐剧《妈妈咪呀!》灯光设计霍华德·哈里森、多媒体设计师妮娜·邓恩等艺术家齐聚于此。他们将原著小说中的女主角、歌唱新星柯莉斯汀转变为芭蕾舞者,进而打造了一个无比瑰丽奇幻的舞台世界。
在舞美呈现层面,这一版《歌剧魅影》通过布景、灯光、多媒体影像的交织共融,让故事在单调冰冷的排练厅、富丽堂皇的歌剧院、满月当空的天台、“魅影”栖身的巢穴等场景中流动转换,把《歌剧魅影》历来引人入胜的惊悚与美丽、残酷与纯真、冰冷与炙热的多面性表现得相当到位。
尽管音乐剧《歌剧魅影》的众多唱段早已深入人心,卡罗·戴维斯为这部芭蕾舞剧创作的配乐仍然焕发了独特的光彩,流畅优美的旋律承托起剧情的起承转合,塑造出扭曲孤独的“魅影”、坚韧温柔的柯莉斯汀等一众角色的鲜明特质。
在表演层面,作为“新古典风格的戏剧芭蕾”,《歌剧魅影》对舞者的肢体和情感表现张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魅影”饰演者之一、上芭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身上,这种张力尤其显著,无论是“魅影”的自卑敏感,还是面对柯莉斯汀时迸发出的近乎占有欲的倾慕,吴虎生对角色的诠释都展现出了令人过目难忘的不俗实力。
与此同时,《歌剧魅影》充分考虑了芭蕾艺术独特的观赏性,借助演出、舞会场面,以“戏中戏”的古典芭蕾大双人舞等工整段落展现出舞者的技术功底,构思相当巧妙。
但需要直面的是,首演于今年5月的《歌剧魅影》作为一部崭新问世的作品,仍有精进的空间。比如,许多观众提及,柯莉斯汀与恋人在天台上互诉衷肠等片段可以再做精简、核心人物“魅影”则可以酌情增加一些技术动作等,进一步凝练观感节奏,加深重要人物的性格刻画。
总体来说,在美学意义的构建上、在为世界经典赋予中国解读的使命上,芭蕾舞剧《歌剧魅影》树起了一道标杆。
“看到我们自己做出了一部这么精致的芭蕾舞剧,坦白说,我很惊讶,也很欣慰。”观众方女士说。此前,她遗憾错过了《歌剧魅影》的上海首演,这次趁着到北京出差的机会走进国家大剧院一饱眼福,作品恢弘壮阔的气度给她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短短几个月间,一部新作在上海、北京两座文化重镇相继亮相,“城市之间友好良性的文化交流,让身为观众的我们觉得很幸福。”
[ 责编:张晓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