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0日上午,位于来安县汊河镇唐桥村的烘干房在连续多日作业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机器是全智能化的,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作为操作手,该村的苏祥宽笑着说,烘干机满负荷运转,一次可装载20000余斤小麦作业,8小时后就可烘干,十分方便。

进入烘干房看到,整台烘干机犹如一个巨大的铁盒子。在烘干机的旁边有一条传送带,随着机器启动,只需将要烘干的粮食倒进传送带就可,操作很简单。而在“铁盒子“的另一侧,则是添加燃料的“窗口”,黑褐色的生物颗粒燃料,将为烘干机提供热能。苏祥宽特别说明,烘干机主要用电能控制开关,但在提供烘干的动能上,则主要是依靠燃烧煤炭或者生物颗粒燃料,成本也较为低廉。

烘干房的建成不仅为集体经济带来增收,也造福了周边农户。67岁的唐桥村村民蔡朝云今年种了3.5亩小麦,收获约2600斤,她说“如果请人晒和筛,人工支出和招待费用需要5-600元;而拉到烘干房只需半天就烘干了,每斤才0.05元,用不了150元,不仅省钱还省时。”

下一步,唐桥村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坚持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科技兴农为农民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钟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