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日上午,“对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一种解读”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就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大国竞争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认为,冷战早已结束,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自然是一个历史研究问题,但是任何历史问题都与现实问题有关联,历史研究因而具有现实意义,对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研究便是如此。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无疑是冷战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是如果把它视为一种大国竞争战略,那么也会发现其超时空的意义,通过研究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可以瞭解到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逻辑,并理解当今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

在谈到大国竞争时,外交学院李海东教授指出,西方认为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其实这是一种悲剧性的逻辑,因为这种逻辑直接导致了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处理对俄政策的时候,直接将苏联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看成冷战的失败方,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所有的惩罚,否则就将被排除在主流体系之外,俄罗斯当然不会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架构,这也是导致美西方与俄关系的长期紧张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晨副教授表示,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基于美苏在欧洲利益和部署的对称来设置目标,主动适应国际格局不同阶段的变化,并且得益于美国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政治社会问题的进展,以及盟友之间的分工。美国当前的大国竞争战略无视中美在西太平洋利益的不对称性,以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单极霸权为执念,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给竞争的管控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美国的同盟体系要满足美国在当前大国竞争中的战略需求,就要进行巨大的转型,但这一转型很难完成,因为中国有着较强的外交塑造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李枏研究员指出,美国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有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就是针对苏联。然而单一威胁认定会忽视不同的潜在威胁,这些威胁在一定条件下或转化为主要威胁,危及其安全。不仅如此,遏制战略因其高度目标指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往往无法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全球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以及非传统安全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遏制战略所带来的严重次生灾害问题。冷战早已结束,但冷战后的美国仍旧用遏制战略的逻辑来处理新时代中美关系,秉持陈旧的“冷战思维”,从而导致严重阻碍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